你眼里的别人才是自己。#网摘
(第一次读到觉得这句话真荒谬,但随着年龄渐长,却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很写实。大约是越显摆什么就越缺乏什么)

你以为的“别人”,往往只是你内心的投射。你看到的不是对方的真实样子,而是你的期待、恐惧、偏见、经验、欲望在对方身上的反映。

拆成三个层面:
1. 认知层
人脑接收信息不完整,会自动补洞。你补进去的材料来自你自己,所以你看到的“别人”带着你的滤镜。
2. 情绪层
你对某人的好恶,多半源自自己过去的经历,而不是对方客观的行为。你喜欢的其实是你的投射,你讨厌的也是你的影子。
3. 行为层
你以为别人如何对你,其实常常来自你自己先预设了对方会那样,于是你的态度引导对方往那个方向走。

所以,这句话不是玄学,而是心理学:
外界是镜子,你看到的“别人”带着你自己的形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