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父母期待子女感恩,而子女期待父母的对不起。

而我的想法是:不要期待就好了!父母是父母环境的产物,子女是子女环境的产物。在这个环境里,父母和子女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在子女未成年时,他们很多地方不得已要被迫接受来自父母的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但将心比心,父母眼里的小孩也不是完美的小孩。出于随机混沌之类的原因,父母和子女有了这么几十年互动机会(或者叫什么良缘恶缘),有互动的好的,也有不好的。这都很正常。但请你们不要摆出一副很受伤的样子,不管你是父母,还是你是子女,或者你正身兼两个身份。做好你自己,做无愧于自己的自己就好。#观点
梦让你产生非常多的记忆,连接,还会对你洗脑,避免你进入老年痴呆状态。#观点
世上有很多好用的东西因为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从而只有很少的人用。这能怪谁?#观点 (这说明酒香也怕巷子深)
宇宙为什么有趣?也许就在于不论你怎么思考,都无法得到答案吧 #观点
自从人类发明了机器,人类就成了机器的奴隶。#观点
“他过来诋毁我,其实是对我的一种仰视”

周海媚 #观点
虽然说对于装睡的人谁也叫不醒,但持续输出的话总能影响到那些有救的人。#观点
造物主知道有太多事情不能两全, 所以给浮生们留下了做梦的空间。#观点
相信别人是真的,相信别人是善的,就能为这个世界增加一些真和善。#观点
不管是哪一层的领导,在分配一件任务的时候,请尽可能做到让这件事情可评估。这既有利于任务接受者把事情保质保量的做好,也有助于你得到有效的反馈。#观点
调查期望不是让用户畅想这产品能具有什么功能,而是为了满足现有需求应该具有什么功能。#观点
生活若总是愿意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若总是抱怨生活,就有抱怨不完的生活。总觉得前路还长,却不知不觉就进入四十几五十几。能改善生活质量的钱一定要尽早花,早花早享受。#观点
失败不可怕,一蹶不振才可怕

反馈是变得更好的关键。正如蓝迪波什所说:"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获得了反馈"。"失败"的本质是一种强反馈,它告诉我们这样或者此时不行,我们需要调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留得青山在),就没有真正的失败(不怕没柴烧),有的只是不断调整的过程。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取决于他得到反馈的频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勇于改变并珍视每一次的反馈,正是它们引导着我们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观点
还真是这样。一生要是每本书都一字一句的读完,确实读不了几千本。但真正值得一字一句读完的书完全没有那么多,你需要略读上万本书(甚至可以更多)才能找出为数不多值得读一次又一次的那些书。一本书翻了几页放下,没什么,很多书没有读完,没什么。没有读完的那些书,书自己也有责任。#观点
你唯一的机会就是在一个方向不停地挖。当然这样做会比较辛苦,而且挖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找到金子,但是不管怎样,你至少留下了一个大坑。#观点

(你当然可以挖着挖着拐个弯儿,再拐个弯儿... --16年后的我说)
我喜欢我的东西有使用痕迹,一种独特的不完美的美丽。#观点
不再玩耍的孩子就会停止成长。#观点
不要因为自己“运气”不好而责备他人。命运女神唯一控制不了的东西就是你的行为。#观点
只有大胆放手,孩子才会成长。要知道,你并不总是那么不可或缺,你不可能一直掌控一切。拥抱变化,拥抱风险。人类从来都是从亲自碰壁中长大…… #观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