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总是企图在描绘世界时不带主观性。但是,意识研究的主题就是主观性本身,“我们不能把我们作为有意识的观察者而置身事外”,“不管对引起主观体验的物理过程描写得如何精确,还是很难想象主观体验的世界——看到蓝色和感到温暖——是怎样从纯物理事件中跳现出来的”。#书摘 《意识的宇宙 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
现在,我不再以年轻与否来衡量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人有多大年龄跟他有什么样的思想关系不大。我认识一些虽然只有20岁却已似90岁的人,也见过一些虽然60岁了却犹如20岁的人。
我现在以鲜活、热情、不保守、不悲观、不暮气萧索的心态来看待一切。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变得更加成熟,我只知道我比以前更受不了跟傻瓜在一起,更忍不了无聊的废话,对别人的家长里短也更不感兴趣了。可过去这30年来,太多太多的这类东西被强塞给了我。我如今发现自己对周围的兴趣越来越小,也很少想买任何东西了。#书摘
我现在以鲜活、热情、不保守、不悲观、不暮气萧索的心态来看待一切。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变得更加成熟,我只知道我比以前更受不了跟傻瓜在一起,更忍不了无聊的废话,对别人的家长里短也更不感兴趣了。可过去这30年来,太多太多的这类东西被强塞给了我。我如今发现自己对周围的兴趣越来越小,也很少想买任何东西了。#书摘
顺便一提,扇贝的确有眼睛,而且构造特别。它们的视网膜背后有一块镜面。它们能通过扇动和拍打自己的贝壳游动。我第一次看见扇贝移动时非常惊讶:就像游动的响板!但当它们被章鱼追赶,这种眼睛和游泳技巧就不足以自救。被追捕时,它们很无助。#书摘
它们的生命如此短暂。这一发现也使得关于它们庞大大脑的难题显得更加匪夷所思。如果只有一两年寿命,建造这么庞大的神经系统有什么意义呢?建造和运行智能机制非常耗能。大型大脑使得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寿命的长短。如果没有时间利用所得的信息,耗费大量精力来了解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
头足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以外唯一演化出大型大脑的生物。大部分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的寿命都比头足纲动物长得多。更准确地说,如果哺乳动物和鸟类没有被吃掉或者遇到其他什么灾难的话,理论上能活得更久。狗和黑猩猩等体形更大的动物更是如此。不过,也有可以活到15年之久、大小和老鼠差不多的猴子,还有可以活10年以上的蜂鸟。相比于短暂的一生以及度过一生的方式,头足纲动物的身体似乎过于庞大,也过于聪明。如果章鱼从孵化到死亡只有不到两年的寿命,它们的脑力能派上什么用场呢?有没有可能是海洋环境中的什么因素导致了它们的短命?我很快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我观察头足纲动物生活的同一片海域,那里的岩石下面生活着一种相貌奇怪的鱼,而它所属鱼群中的某些个体可以活到200岁。200年啊!这看上去不公平极了。一条相貌平凡的鱼能活上几百年,光彩绚丽的乌贼和有着好奇心智的章鱼却活不过2年?
导致头足纲动物寿命短暂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或者说头足纲动物身体结构中的某种东西导致它们无法活得更入。我时常听到人们提出这种观点,但这不可能是答案。鹦鹉螺这种体态优雅但心智平庸的头足纲动物,可以在太平洋中驾着自己的外壳、像潜水艇一样畅游20年不止。能乏味地活上几十年的它们,被生物学家们毫不客气地称为“又嗅又摸的清道夫”。这些动物是章鱼和乌贼的亲戚,它们完全没有急匆匆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书摘
头足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以外唯一演化出大型大脑的生物。大部分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的寿命都比头足纲动物长得多。更准确地说,如果哺乳动物和鸟类没有被吃掉或者遇到其他什么灾难的话,理论上能活得更久。狗和黑猩猩等体形更大的动物更是如此。不过,也有可以活到15年之久、大小和老鼠差不多的猴子,还有可以活10年以上的蜂鸟。相比于短暂的一生以及度过一生的方式,头足纲动物的身体似乎过于庞大,也过于聪明。如果章鱼从孵化到死亡只有不到两年的寿命,它们的脑力能派上什么用场呢?有没有可能是海洋环境中的什么因素导致了它们的短命?我很快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我观察头足纲动物生活的同一片海域,那里的岩石下面生活着一种相貌奇怪的鱼,而它所属鱼群中的某些个体可以活到200岁。200年啊!这看上去不公平极了。一条相貌平凡的鱼能活上几百年,光彩绚丽的乌贼和有着好奇心智的章鱼却活不过2年?
导致头足纲动物寿命短暂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或者说头足纲动物身体结构中的某种东西导致它们无法活得更入。我时常听到人们提出这种观点,但这不可能是答案。鹦鹉螺这种体态优雅但心智平庸的头足纲动物,可以在太平洋中驾着自己的外壳、像潜水艇一样畅游20年不止。能乏味地活上几十年的它们,被生物学家们毫不客气地称为“又嗅又摸的清道夫”。这些动物是章鱼和乌贼的亲戚,它们完全没有急匆匆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书摘
写下一条留言然后阅读,这就是在创造一个自传入回路。与其只想感知那些并非起源于你的事情,比如在感官噪声中寻找外传入信息,你也希望自己读到的信息完全源于之前的行为。你希望你记录下的内容源于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其他人的干预或笔记本的自然腐朽。你希望现在的动作和未来的感知之间有固定的回路。这让你可以制造一种外部记忆一一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早期书写的作用(很多是商品名录和交易往来的明细),也许一些早期图像也发挥过这样的作用,但是具体作用不像书写那么明确。#书摘
当手写下一条信息是为了给其他人看时,日常交流就形成了。
当你写下给自己以后看的文字时,时间通常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因为从广义上看,这样做是为了记忆。但是这类记忆确实是一种交流现象;这是现在的自己在和未来的自己交流。#书摘
当你写下给自己以后看的文字时,时间通常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因为从广义上看,这样做是为了记忆。但是这类记忆确实是一种交流现象;这是现在的自己在和未来的自己交流。#书摘
人们一直认为高阶思想(higher-order thought)似乎与意识存在某种联系。高阶思想是关于自身思想的思考——它要求我们从当前的体验中抽离,审视和评估自己此刻的感受。例如,“我为什么在此刻心情如此糟糕?”或者“我几乎没注意到那辆车”。长期以来,研究者认为,高阶思想在解释主观性和意识的理论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但具体角色尚不明确。一些人认为,高阶思想对任何主观经验都是必要的。由于大多数动物不太可能具备高阶思想,这种观点最终可能与我在前几章提到的“主观经验的后来者观点”趋同。另一种可能是,高阶思想是人类生活中极其复杂的能力,它能够重塑主观经验,但并非高阶思想本身赋予我们主观经验。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解读。我反对将高阶思想视为产生主观经验的唯一必要步骤。它只是整体蓝图中的一部分,虽然可能非常关键。在所有有意识的思维中,最生动的形式或许就是把注意力投向自身的思维过程,并对其进行反思,通过这种方式亲自体验自己的思绪。我们可以向内观察自己的内在状态,并且无需语言就能进行思考;但在“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或“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样的不可否认的意识体验中,内部言语的作用非常显著。我们经常通过提出内在问题、做出评论或自我劝导来反思自己的状态,而这种反思并非无关紧要或仅作消遣;正是这种反思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事情。#书摘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解读。我反对将高阶思想视为产生主观经验的唯一必要步骤。它只是整体蓝图中的一部分,虽然可能非常关键。在所有有意识的思维中,最生动的形式或许就是把注意力投向自身的思维过程,并对其进行反思,通过这种方式亲自体验自己的思绪。我们可以向内观察自己的内在状态,并且无需语言就能进行思考;但在“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或“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样的不可否认的意识体验中,内部言语的作用非常显著。我们经常通过提出内在问题、做出评论或自我劝导来反思自己的状态,而这种反思并非无关紧要或仅作消遣;正是这种反思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事情。#书摘
性关系绝不仅仅指性伴侣关系,最主要的性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它既是生育的结果,又是爱的原因,具有极度的排他性和不可更改性,是信任滋生的稳固平台,是部落形成的前提。
第二重要的性关系才是性伴侣关系,绝大部分生物都没有固定配偶,雄性是精子的“搬运工”,雌性是基因的“交换器”。在有固定配偶的群体中,性关系是连接两个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的强有力的纽带,让他们没有猜忌(或猜忌较少)地为共同目标努力。其他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建构在这二者之上的二级关系,比如合作关系。#书摘 它们的性
第二重要的性关系才是性伴侣关系,绝大部分生物都没有固定配偶,雄性是精子的“搬运工”,雌性是基因的“交换器”。在有固定配偶的群体中,性关系是连接两个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的强有力的纽带,让他们没有猜忌(或猜忌较少)地为共同目标努力。其他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建构在这二者之上的二级关系,比如合作关系。#书摘 它们的性
刘未鹏: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尤其是了解它的弱点。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我们感觉正确的事情很多是错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常常并不合乎效益最大化原则。#书摘
分享:很多人不书写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没啥可写。其实这是一个怪圈。你写得越少,思考的就越少,就越是没有东西可写。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图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的很远、很远。#书摘
True validation comes from within.
The opinions from others are simply reflections of their own inner world, not of your inherent value.
Slowly, you quit the need to be liked, to be understood, to be accepted by everyone.
You find peace in knowing that your worth isn't determined by external factors, but by your own sens of self-worth.
And this realization frees you from the endless cycle of seeking approval. #书摘
The opinions from others are simply reflections of their own inner world, not of your inherent value.
Slowly, you quit the need to be liked, to be understood, to be accepted by everyone.
You find peace in knowing that your worth isn't determined by external factors, but by your own sens of self-worth.
And this realization frees you from the endless cycle of seeking approval. #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