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语录

在蓝天上读到一个悲伤的故事:

张磊律师 发的朋友圈:
何伟律师此去是为余文生前律师辩护;
余文生前律师前几年以同样的罪名在江苏高院上诉过一回了,那时的辩护人是卢思位律师;如今的卢思位前律师在成都市看守所里待开庭,何伟律师也是他的辩护律师。
上面这几句是有点绕,绕得我有时候感觉自己生在一个魔幻的时代。

>何伟律师的朋友圈原文
时隔十多年,今天再次穿西装打领带!
此时重庆启程到南京,文生余前律师涉山巅
案二审,约定明天在江苏高院与审判人员见面沟通。对二审的结果,不管是余律师本人,还是辩护人的本人均无预期,心若止水!但既是一个时代的烙印,那就穷尽一切可能以充分展示这个族群的痛吧。本着敬畏历史,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事件的经历者身处此时斯地就忠实的作为一个记录者。毕竟,哪怕是高光如唐宋,禽兽如北齐都会有人评说的。
#网友语录

米福根 前车之鉴到底能不能帮到现下的人?为什么35年前东德人万众一心地挣脱苏联,热泪盈眶地扑向自由,35年后却又有那么多东德人觉得普京才是英明领袖值得称道?健忘和短视是全人类的短板吗?
#网友语录

枸杞柠檬水 唉😞兔子大概不会来这里了…没有兔子,再也没有人会很体贴地开一些很适合我的歌了…我没忍住加了他联系方式,又很尴尬不知道聊什么。点开qq空间一看,唉,算了,不过是又一个醉心于游戏的男人。
这个游戏,沉迷得有点久了,是时候退了吧。
#网友语录
N 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陆香港台湾近代政治历史的电子书宝库,基本都是google drive里的pdf, 可以直接下载。不仅有知名度较高的《墓碑》、《大逃港》、《改革历程》,还有冷门一些的《雪白、雪红》,《古拉格:劳改回忆录》(很久以前曾经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在成都拜访过写这本书的作者张先痴,虽然不像赵紫阳那样被严格软禁,但外出活动仍会被监视)。和政治不太相关的书也有,比如《台湾新文学史》、《台北老街》。网站链接是这个:<https://zhongzisc.blogspot.com/>不知道是谁负责维护这个网站,上传书目,但真是赛博活菩萨😭
#网友语录
熊猫姐 转@webto 李银河说:「对于一个人来说,高质量的生活就是挑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命质量就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命质量就低。」
#qq说说 #网友语录

一年前的今天,我在QQ说说摘录了这篇嘟:

我的一个象友写道:

早先推荐过格拉宁写的《奇特的一生》,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传记。这本书的很多内容也是在整理书信的过程中发现的,许多信件甚至是可以编辑出版的水平。

结合格拉宁的塑造,我觉得柳比歇夫很像是“最后一个古人”。他和那些来自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人一样,动辄引用俄语、法语、德语、拉丁文著作,谈自己的看法,聊批评与推荐。

广告、短视频、无聊新闻,占用了人类的多少生命啊。我和他们享有的时间是一样的,我的一小时没有更快一些,他们的一年也没有更久一些,我却放任这些时间悄悄溜走,什么也没有做。

她写得真好,于我心有戚戚焉。
#网友语录
贾行家 最近的字幕组好像没什么活人参与了,大多是用AI 直怼的,有一处民谣歌词把HOME翻成了“首页“,机器比人有乡愁。
#书摘 精英的高效工作法
先輸出再輸入,學習效果才會好。
輸出能讓自己被現實打臉,自己知道 “痛點” 才能知道要輸入什麼。
但是多數的人都是「先輸入再輸出」,結果陷在學習的舒適圈而無法實際採取行動。

虽然我很讨厌这种书名,但我非常赞成先输出(实践)后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先学习,等时机成熟了再实践。
#网摘
巴菲特 In looking for people to hire, look for three qualities: integrity, intelligence and energy. But if they don't have the first, the other two will kill you.
#网友语录 王小红啊 人教人百言不会,事教人一次入心。
#网友语录
“语言的特性决定了它即使受到压迫,也不会被阻挡。即使发生了某些事情,真相也会被持续转述下去,语言的这种力量是不会改变的。”
——韩江在诺贝尔文学奖记者会上的回答
#书摘 长乐路
1949年,共产党接管政权,将租界视为外国侵略的屈辱象征。然而,1921年,时年二十八岁的毛泽东正是在法租界深处的一家女子寄宿学校里秘密会面了其他思想激进的年轻人,并在那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之所以选址于此,正是看重它伸出的庇护之手。控制城市非租界部分的中国当局不太可能在这里搜寻、逮捕和审判他们;若非如此,中国发展的历史也许将被永远改写。
#书摘 长乐路

19世纪中叶,当欧美国家瓜分这座城市、划界而治时,法国人在他们的租界里种下了这些梧桐。将近一个世纪后,法国人走了,树留下了。日本人曾轰炸并占领过上海一段时间,但最终他们也从这座城市撤离,梧桐完好无损。随后,共产党来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很多人英年早逝。这些树依旧傲然挺立。如今,长乐路上的餐厅、小店琳琅满目,极具小资情调。当我漫步于人行道上,有时能从那些紧闭的大门缝隙中瞥见几栋破败的欧式房子,不禁想起这条路见证过的那些风起云涌,而一切又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无情地裹挟而去。此处,一个帝国崛起、衰落,又再次崛起。唯有树木恒立。
#网摘
1980年5月拯救了2024年12月
#网摘 醒醒吧
阿城的父亲是知名的导演,在文革时受到很长时间的迫害,所幸命大活过了文革。当组织上给阿城的父亲平反时,阿城已经十八岁了,他以成年人的口气对他父亲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今天因为组织给你平反而感到高兴,那就说明你的苦白吃了,因为他们依然有这个权力随时否定你。
Viola Aeon 我看reddit有次说最好的谎言,有个人说他十几岁才知道他爸妈从小告诉他和他弟弟的“安全带不扣好车就无法发动”不是真的😂 #网友语录
把锅甩给环境或者基因固然有助于心理健康,但也容易作茧自缚。#网友语录
约翰.哥德史密斯:在完稿时,没有人不讨厌自己的论文,我还没有遇到相反的例子。
一般在提交论文之后的一两年都会有这种感觉。该现象如此普遍,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承认这一点,尽量降低此类情绪的负面影响。而这种感觉也很可能在论文完成的前几个月来袭。小心!
#网摘
#网友语录
Marskay 《大F官金斯伯格》,4.4星。鲁斯·巴德·金斯堡法官人生很精彩,纪录片就拍得一般,太多事情没来得及讲了。保持异议是很珍贵的品质和权利,希望我们永远持有。
#网友语录
zhubai 《医学大神》作者朱石生,认为1543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

那一年,维萨里出版《人体结构》。

> 维萨里不相信天下有永远正确的权威,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自己动手解剖尸体,亲眼观察,出版了划时代的《人体结构》。在他之前,医学研究的方式是背通古籍;从他开始,医学研究是探索和实证。

根据自己的解剖实践,维萨里指出盖伦的解剖学有两百多个错误。

盖伦是谁?盖伦是欧洲古代医学界的至高权威。

这类似于清朝(1543其实是明朝嘉靖时代)的一位大夫,拿出实际证据,指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错误。

从那时起,医学界认识到,老祖宗说的话,也可能是错的。

尽管“崇古”、“玄想”的倾向仍然在,而“循证”的种子已然播撒,终将蔚然成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