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是意志力缺乏的,但能够通过后天不断的训练得到增强。去读书吧, 书会给你力量和启示。#观点
刘未鹏:程序员行业是最适合自学的行业,网络是程序员的天堂,需要的资源、工具,比课堂上的多出何止百倍,如果说还有一个学科,并不需要传统的教育就可以成才,估计非程序员莫属了。#书摘
刘未鹏: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简单重复,懒于思考的生活,真的算是生活吗?#书摘 《暗时间》
刘未鹏: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尤其是了解它的弱点。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我们感觉正确的事情很多是错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常常并不合乎效益最大化原则。#书摘
人们笑话飞蛾扑火。却不知人如飞蛾,并不少做扑火的事。

向着温暖的地方去,哪管是福还是祸。

老人并不比成人更成熟,尽管自以为更成熟。
成人也不比孩子更成熟,尽管自以为更成熟。
非要说,那就是老人比成人更世故,成人比孩子更世故。

#观点
“千万别把教育混同于心智。你可以有博士学位,但仍然是个蠢货”。 理查德·费曼 #网摘
再见 世界夫人 哪个世界级作家的写作是不“涉政”“夹带私货”“上价值”的啊? 咱中人热爱的“纯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俺请问呢 #网友语录
“如果你害怕失败,你已经失败了,因为你不想尝试新东西,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区。这种态度,无论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国家都是致命的。” -- 莱文 #书摘 《做难而正确的事》
#网友语录 安子 匮乏和欲望在控制或叫唆一个人上,都会使很大的劲儿,有时会形成合力,欲望拖着你,匮乏推着你,一直往前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匮乏的推力更大,比较而言欲望是可觉察的,匮乏则不宜觉察。

如果你对自己的匮乏没有觉察,可能你一生都在为它打工。你一生拼尽全力——以努力拼搏为名所做的,只是一件事——做它的牛马。
伏尔泰说:至善着,善之敌。

完美主义者鲜能做到完美。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他们在找到所谓的最佳方案之前,他们就已经放弃了。#观点
与一个人有联系的一切都是他的牵绊。人年少时依赖这些牵绊,壮年时讨厌这些牵绊,终老时又怀念这些(大多已经逝去的)牵绊。#观点
#网友语录

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 “如果你被共军拿枪指着该怎么办?”,朱宥勋作为有正经研究过军事问题的人,很确信地说:被占领区域的居民不应该跟占领军发生正面的冲突(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民的备战物资里不应该有武器),而是应该【以一切办法不与占领军合作】。

朱先生还演示了一下:

比如共军如果到你门口了,你尽量把手头所有存粮全部吃光,因为不知道下一顿什么时候;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看到国军?”你就随手乱指一个方向。

如果共军要求你去为他工作,不要反抗,而要装病,装自己没力气,反正就是“啊我做不了那么多我就是个废物”,尽量拖低他们的效率。

“没错,占领区居民生存指南就是,不要跟他们起冲突,尽量在那边装一个废物就好。”

我寻思着:

这他妈不就是我们中国大陆的躺平大法吗!!!

果然,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的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而是被占领地区治安战的生活啊!!!

---

我:我对前面都挺认同。只是最后的结论好像有道理,但又不是很有道理。

毕竟躺平的人比卷的人少得多得多。一个被占领区这么多人跟共党积极合作,居然发展成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虽说跟群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但还是觉得牵强。也许我们中国人就群体而言骨子里就是认同这种不人性的集体大于个体的管理方式吧。

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不认同,我就跑了!但也有相当不少跑了的华人仍然心心念念留在中国能过上更方便,更省钱但在我看来更没有尊严的生活:毕竟在大棒没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么多年都没事,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事吧。确实有可能没事,但我不能接受。所以这又成了一个:是有点糟糕,但可不可以接受的问题。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还没有真正醒过来但破坏力已经很惊人的狮子,希望中国人能更多的醒过来,让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上善一方的强大力量,而不是总是和普京三胖这些小流氓混在一起。

但也只能是希望。只能告诉孩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吧!
#网友语录 马冇冇 哑巴是男人最好的医美,自信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1
故事要从2008年的夏天讲起。那年的中国,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火焰是北京奥运的圣火,点燃了整个民族的激情与梦想;海水,则是在甘肃积蓄的一滩浑水,正悄悄漫溢。

在甘肃的医院里,14名婴儿几乎在同一时间,被诊断出肾结石。他们的父母抱着孩子,眼神空洞。医生们围着CT片子,眉头拧成了死结。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大夫,一辈子见过的肾结石病人,加起来还没有这一个月见到的婴儿多。

私下里,他们窃窃私语,都指向了同一个东西:奶粉。

但那个牌子太大了,大到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大到它的广告每天都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循环播放,大到它的名字,几乎就是国产奶粉的代名词:

这个牌子叫三鹿。

时任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的简光洲,当时32岁,在报社跑了五年新闻,不算新人,也远非大佬。

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在医院的走廊里听家属哭诉,看那些婴儿因为疼痛而扭曲的小脸。他悄悄把几个家庭没喝完的奶粉样品塞进包里,坐上火车,送回上海检测。

检测结果出来那天,实验室的报告单像一张判决书。三聚氰胺,一个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完全陌生的化学名词,从此将像一道刺青,深深地刻进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里。

2008年9月11日,简光洲的报道《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见报。两千多字的稿件,没有一个激烈的形容词,没有一句愤怒的控诉,只是把事实一块块码好,冷静得像一份法医报告。

但这篇报告,引爆了一颗核弹。

三鹿集团,这个销售额过百亿、品牌价值149亿的庞然大物,在短短几个月内,从神坛跌落,轰然倒塌。

风暴迅速蔓延,全国22家乳品企业被检出三聚氰胺,整个行业信用破产。

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

石家庄市委书记、市长被免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

简光洲一战封神。他成了英雄,无数人把他和他的报道,视为中国调查新闻的里程碑,一束刺破黑暗的光。

但光照亮世界的同时,也会灼伤自己。

据他后来对母校南昌大学的记者回忆,发稿前夜,他把办公室的个人物品都打包了:

他做好了第二天被开除、甚至被跨省的准备。

他知道,他捅破的天,太大。

第二天早上,太阳照常升起。他的电话被打爆了。一半是来自全国各地同行的祝贺,另一半是:

操你妈。

骚扰电话、死亡威胁,像潮水一样涌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把他打成“民族工业的罪人”、“外资的走狗”。有人甚至放话,要让他和他的家人“以杀父之仇相报”。

那24小时,是他人生中漫长的一天。

当晚9点多,新华社发布通稿,卫生部专家指出,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一锤定音。

风向在瞬间逆转。谩骂变成了赞美,威胁变成了致敬:

那些昨天还骂他汉奸的人,今天开始叫他英雄。

一切都像一场荒诞的梦。

简光洲说,那篇报道让他新闻理想一下子崩塌,碎得一干二净。他看到了真相的力量,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残酷。他曾以为记者是社会的啄木鸟,后来发现,啄木鸟想啄掉一棵朽木,首先要祈祷自己别被树上的猴子弄死。

他赢得了几乎所有新闻奖项,但他心里那点火,灭了。

四年后,当外界给他“中国最有良心的记者”光环时,他悄悄地,离开了。

#网摘
#网友语录

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 “如果你被共军拿枪指着该怎么办?”,朱宥勋作为有正经研究过军事问题的人,很确信地说:被占领区域的居民不应该跟占领军发生正面的冲突(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民的备战物资里不应该有武器),而是应该【以一切办法不与占领军合作】。

朱先生还演示了一下:

比如共军如果到你门口了,你尽量把手头所有存粮全部吃光,因为不知道下一顿什么时候;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看到国军?”你就随手乱指一个方向。

如果共军要求你去为他工作,不要反抗,而要装病,装自己没力气,反正就是“啊我做不了那么多我就是个废物”,尽量拖低他们的效率。

“没错,占领区居民生存指南就是,不要跟他们起冲突,尽量在那边装一个废物就好。”

我寻思着:

这他妈不就是我们中国大陆的躺平大法吗!!!

果然,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的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而是被占领地区治安战的生活啊!!!

(说得好像有道理,但又不是很有道理。毕竟躺平的人比卷的人少得多得多。一个被占领区这么多人跟共党积极合作,居然发展成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虽说跟群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但还是觉得牵强。也许我们中国人就群体而言骨子里就是认同这种不人性的集体大于个体的管理方式吧。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不认同,我就跑了!但也有相当不少跑了的华人仍然心心念念留在中国能过上更方便,更省钱但在我看来更没有尊严的生活:毕竟在大棒没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么多年都没事,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事吧。确实有可能没事,但我不能接受。所以这又成了一个:是有点糟糕,但可不可以接受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还没有真正醒过来但破坏力已经很惊人的狮子,希望中国人能更多的醒过来,让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上善一方的强大力量,而不是总是和普京三胖这些小流氓混在一起。但也只能是希望。只能告诉孩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吧!)
等阮一峰的周刊没等到。突然意识到是国庆,他给自己放个假。看他的周刊已经成了习惯,当然不能期期都有营养但我喜欢。

我自己的网友语录当然没法和他比,但有一个人像我喜欢看周刊一样喜欢看的话,我就有动力每周一期做下去。不放假!哈哈哈 #网友语录
#网友语录 好骗傻子反思录 乡下路边有牛,牛比我想象的小很多,小牛犊看着跟狗差不多。鹅比我想象的大很多,尤其张开翅膀,真的很有威慑力
#网友语录 泽林 情绪没有对错,情绪是一种现实存在的东西,不能被否认说没有。难过就是难过,委屈就是委屈。人不必也不应该因为自己产生的情绪而感觉自己做的不对:这事儿你自己说了不算啊。


但是人给情绪找的理由/出口/原因有对错。有时候情绪的出现单纯是因为激素上来了或者下去了,但是人会觉得不对啊肯定有什么原因的,然后反向追溯所有事件,找到最有可能的那个然后宣布“我的情绪就是这个事件引起的”。这种归因有时候只是看法/观点而非事实,经常会出错。而出错时会伤害到自己或者别人。


而更糟糕的是人们有时会把情绪和对情绪的归因混淆。尝试修正和评判情绪(而不是对情绪的归因)或者尝试去正当合理化自己对情绪的错误归因(而不是情绪本身)。这会进一步伤害自己或者他人。


尽量把这两件事分开。


对情绪本身无条件接纳和承认。伤心就是伤心,悔恨就是悔恨,委屈就是委屈,沮丧就是沮丧。情绪就在这里存在着。不会因为你拒绝承认其存在就消失。实际上,消解负面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承认并接受其存在。

另一方面,对情绪进行归因的操作要格外谨慎。有时候为了避免伤害自己或者别人也可以完全不去归因。或者推迟到情绪消失了再进行归因。
因为之前经常会有突发性沮丧的症状,持续数天不散。开始还自动去找原因,“就是aaa bbb才导致我心情这么差的。解决aaa bbb就会好。” 然后发现aaa bbb解决不了,心情就更差了。


但是后来出现的次数多了发现这种情绪变化有时候aaa bbb只不过是诱因,甚至多数时候压根没啥关系。沮丧就是会单纯的出现并且折磨我而已。而这种时候我绝望地寻找沮丧的原因会进一步伤害自己或者他人。


多次尝试后发现前文提到的这个方法最有效:承认情绪本身,但是不在还受到情绪影响时归因。


我会告诉家属现在“犯病”了。情绪极度低落。也许和你做的aaa bbb事情有关但是也可能只是诱因不是真的原因,因为如果没发病的话我肯定不会在乎这种小事儿。所以你不要自责。你让我自己待几天缓过来就好了。过几天缓过来之后再想想发现果然只是诱因,家属现在做aaa bbb我就没有丝毫情绪波动。


帮助自己就是保护他人。保护自己也是帮助他人。

触发我这样想的事件说出来很好笑:是之前玩的叫 Rimworld 的游戏。


游戏里你会管理由几个小人经营的一个居民点。有一个秘密入侵恐怖事件:某种脑虫感染了某一个居民,这个居民会在脑虫控制下抓紧一切机会去传染其他人,一直到你把所有脑虫从居民脑子里挖出来或者所有人都被传染全灭,事件结束。结束时会给你一个总结时间线,谁在何时被第一个感染,谁因为什么原因被他感染这样。


这个零号感染者被感染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出任务时被感染,可能是被野生动物攻击时抓伤等等。很多人会自我埋怨“哎当初不让他去做这件事就不会感染了”。


但是其实游戏的代码不是这样写的。游戏先决定“总之现在要开始恐怖入侵事件了”,然后选好一个零号感染者再反过来追溯他之前遇到的事件并且挑一个“就把这个作为感染原因吧”。所以从实际游戏的角度来说,玩家再怎么小心,都是没有用的。


系统决定触发这个事件的时候,不管怎样事件都会被触发。原因都是触发之后才被系统硬安上的。
分享:很多人不书写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没啥可写。其实这是一个怪圈。你写得越少,思考的就越少,就越是没有东西可写。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图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的很远、很远。#书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