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语录
云五 | 古希腊消灭内耗的神
reddit上看到一个贴,楼主讨论自己的退休计划,说自己51岁,只需要 cover 65岁以前的开支即可,我以为他说65后可以取退休金,结果这哥们说65甚至更早他会继承8位数的遗产……
评论区大家说你不能把遗产放进退休计划,无论你多确定自己能拿到这笔钱(一般原因有二:你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改主意,你不知道对方到底能活多久),继续讨论中发现楼主的遗产就是来自父母,他觉得父母应该活不到他65的时候……然后他说考虑跟父母提提是不是提前一点给他把钱放进一个不可逆的信托……
阿婆的 The Body in the Library 里富豪老头 Conway Jefferson 的逻辑我很赞同,他说为什么要等自己死了才把钱给孩子们呢?那时候他们也老了,应该在他们需要钱的时候给他们——所以他在子女结婚时各给了他们一大笔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无论你计划多好都有可能事与愿违,老头的子女和老婆一起死于飞行事故……
纸上
@yun5s 让我想到卡内基对遗产的看法,他说一个人的财富就是他个人能力的证明,子女要是有能力就让他们自己证明,没能力留了太多遗产也是害了他们,所以大部分遗产最好还是在活着的时候回流到社会。再看看船王范德比尔特的子女继承遗产后确实是日日笙歌,也没什么好结局。有时候这种巨额遗产就像中彩票一样,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驾驭财富的能力容易适得其反。(但什么是好的结局?日日笙歌也不能说是坏结局。)
云五 | 古希腊消灭内耗的神
reddit上看到一个贴,楼主讨论自己的退休计划,说自己51岁,只需要 cover 65岁以前的开支即可,我以为他说65后可以取退休金,结果这哥们说65甚至更早他会继承8位数的遗产……
评论区大家说你不能把遗产放进退休计划,无论你多确定自己能拿到这笔钱(一般原因有二:你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改主意,你不知道对方到底能活多久),继续讨论中发现楼主的遗产就是来自父母,他觉得父母应该活不到他65的时候……然后他说考虑跟父母提提是不是提前一点给他把钱放进一个不可逆的信托……
阿婆的 The Body in the Library 里富豪老头 Conway Jefferson 的逻辑我很赞同,他说为什么要等自己死了才把钱给孩子们呢?那时候他们也老了,应该在他们需要钱的时候给他们——所以他在子女结婚时各给了他们一大笔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无论你计划多好都有可能事与愿违,老头的子女和老婆一起死于飞行事故……
纸上
@yun5s 让我想到卡内基对遗产的看法,他说一个人的财富就是他个人能力的证明,子女要是有能力就让他们自己证明,没能力留了太多遗产也是害了他们,所以大部分遗产最好还是在活着的时候回流到社会。再看看船王范德比尔特的子女继承遗产后确实是日日笙歌,也没什么好结局。有时候这种巨额遗产就像中彩票一样,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驾驭财富的能力容易适得其反。(但什么是好的结局?日日笙歌也不能说是坏结局。)
#网友语录 dimlau
## 机器终将读懂一切
总感觉发布博客文章的耗时太漫长,细节不多讲,总之似乎是某个环节浪费了太多时间,于是打算精简结构。首先挨个功能权衡一下是去是留。轮到每篇文章内容下方的「相关文章」列表时,突然想起一位故人。
Leavic 是我二十年前因为同样使用 MovableType 写博客而认识的一位朋友,这些倒是题外话了,因为现在他的博客早已无法访问。甚至搜索「leavic lifetyper」这些关键词,结果都寥寥无几,他好像是彻底和网络断绝了联系。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我还记得他的博客从某个阶段开始就不设置分类和标签了,界面显著位置这样写着:没有分类,没有标签,机器早晚会读懂一切。
不禁感叹兄之远见。而我几乎是刚刚才知道,机器(AI)通过把内容转换成向量——超高纬度的抽象概念数据(Embeddings),然后简单地对比向量的相似度,就能完成分类、匹配相关文章,或者别的什么语义相关的工作,就像真的读懂了一切。
想到一款手机应用:Huxe。它可以搜罗妳设置的兴趣话题的近期新闻,然后像聊天一样聊给妳听。它在向我介绍咖啡相关的一些内容时,可能是为了让台词衔接更顺畅,说了这样一段:
这我很有体会。在开始写一篇复杂的文章前,我一定会先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这个过程确实能帮我整理思绪。
抱歉,我没有歧视机器的意思,但,我该怎么相信它说的「很有体会」? 好吧,或许向量转化成字符的那几毫秒,被它类比成「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但它又如何确信这种类比成立?
fin.
## 机器终将读懂一切
总感觉发布博客文章的耗时太漫长,细节不多讲,总之似乎是某个环节浪费了太多时间,于是打算精简结构。首先挨个功能权衡一下是去是留。轮到每篇文章内容下方的「相关文章」列表时,突然想起一位故人。
Leavic 是我二十年前因为同样使用 MovableType 写博客而认识的一位朋友,这些倒是题外话了,因为现在他的博客早已无法访问。甚至搜索「leavic lifetyper」这些关键词,结果都寥寥无几,他好像是彻底和网络断绝了联系。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我还记得他的博客从某个阶段开始就不设置分类和标签了,界面显著位置这样写着:没有分类,没有标签,机器早晚会读懂一切。
不禁感叹兄之远见。而我几乎是刚刚才知道,机器(AI)通过把内容转换成向量——超高纬度的抽象概念数据(Embeddings),然后简单地对比向量的相似度,就能完成分类、匹配相关文章,或者别的什么语义相关的工作,就像真的读懂了一切。
想到一款手机应用:Huxe。它可以搜罗妳设置的兴趣话题的近期新闻,然后像聊天一样聊给妳听。它在向我介绍咖啡相关的一些内容时,可能是为了让台词衔接更顺畅,说了这样一段:
这我很有体会。在开始写一篇复杂的文章前,我一定会先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这个过程确实能帮我整理思绪。
抱歉,我没有歧视机器的意思,但,我该怎么相信它说的「很有体会」? 好吧,或许向量转化成字符的那几毫秒,被它类比成「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但它又如何确信这种类比成立?
fin.
刘未鹏: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尤其是了解它的弱点。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我们感觉正确的事情很多是错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常常并不合乎效益最大化原则。#书摘
人们笑话飞蛾扑火。却不知人如飞蛾,并不少做扑火的事。
向着温暖的地方去,哪管是福还是祸。
老人并不比成人更成熟,尽管自以为更成熟。
成人也不比孩子更成熟,尽管自以为更成熟。
非要说,那就是老人比成人更世故,成人比孩子更世故。
#观点
向着温暖的地方去,哪管是福还是祸。
老人并不比成人更成熟,尽管自以为更成熟。
成人也不比孩子更成熟,尽管自以为更成熟。
非要说,那就是老人比成人更世故,成人比孩子更世故。
#观点
#网友语录 安子 匮乏和欲望在控制或叫唆一个人上,都会使很大的劲儿,有时会形成合力,欲望拖着你,匮乏推着你,一直往前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匮乏的推力更大,比较而言欲望是可觉察的,匮乏则不宜觉察。
如果你对自己的匮乏没有觉察,可能你一生都在为它打工。你一生拼尽全力——以努力拼搏为名所做的,只是一件事——做它的牛马。
如果你对自己的匮乏没有觉察,可能你一生都在为它打工。你一生拼尽全力——以努力拼搏为名所做的,只是一件事——做它的牛马。
#网友语录
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 “如果你被共军拿枪指着该怎么办?”,朱宥勋作为有正经研究过军事问题的人,很确信地说:被占领区域的居民不应该跟占领军发生正面的冲突(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民的备战物资里不应该有武器),而是应该【以一切办法不与占领军合作】。
朱先生还演示了一下:
比如共军如果到你门口了,你尽量把手头所有存粮全部吃光,因为不知道下一顿什么时候;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看到国军?”你就随手乱指一个方向。
如果共军要求你去为他工作,不要反抗,而要装病,装自己没力气,反正就是“啊我做不了那么多我就是个废物”,尽量拖低他们的效率。
“没错,占领区居民生存指南就是,不要跟他们起冲突,尽量在那边装一个废物就好。”
我寻思着:
这他妈不就是我们中国大陆的躺平大法吗!!!
果然,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的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而是被占领地区治安战的生活啊!!!
---
我:我对前面都挺认同。只是最后的结论好像有道理,但又不是很有道理。
毕竟躺平的人比卷的人少得多得多。一个被占领区这么多人跟共党积极合作,居然发展成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虽说跟群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但还是觉得牵强。也许我们中国人就群体而言骨子里就是认同这种不人性的集体大于个体的管理方式吧。
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不认同,我就跑了!但也有相当不少跑了的华人仍然心心念念留在中国能过上更方便,更省钱但在我看来更没有尊严的生活:毕竟在大棒没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么多年都没事,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事吧。确实有可能没事,但我不能接受。所以这又成了一个:是有点糟糕,但可不可以接受的问题。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还没有真正醒过来但破坏力已经很惊人的狮子,希望中国人能更多的醒过来,让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上善一方的强大力量,而不是总是和普京三胖这些小流氓混在一起。
但也只能是希望。只能告诉孩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吧!
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 “如果你被共军拿枪指着该怎么办?”,朱宥勋作为有正经研究过军事问题的人,很确信地说:被占领区域的居民不应该跟占领军发生正面的冲突(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民的备战物资里不应该有武器),而是应该【以一切办法不与占领军合作】。
朱先生还演示了一下:
比如共军如果到你门口了,你尽量把手头所有存粮全部吃光,因为不知道下一顿什么时候;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看到国军?”你就随手乱指一个方向。
如果共军要求你去为他工作,不要反抗,而要装病,装自己没力气,反正就是“啊我做不了那么多我就是个废物”,尽量拖低他们的效率。
“没错,占领区居民生存指南就是,不要跟他们起冲突,尽量在那边装一个废物就好。”
我寻思着:
这他妈不就是我们中国大陆的躺平大法吗!!!
果然,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的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而是被占领地区治安战的生活啊!!!
---
我:我对前面都挺认同。只是最后的结论好像有道理,但又不是很有道理。
毕竟躺平的人比卷的人少得多得多。一个被占领区这么多人跟共党积极合作,居然发展成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虽说跟群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但还是觉得牵强。也许我们中国人就群体而言骨子里就是认同这种不人性的集体大于个体的管理方式吧。
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不认同,我就跑了!但也有相当不少跑了的华人仍然心心念念留在中国能过上更方便,更省钱但在我看来更没有尊严的生活:毕竟在大棒没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么多年都没事,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事吧。确实有可能没事,但我不能接受。所以这又成了一个:是有点糟糕,但可不可以接受的问题。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还没有真正醒过来但破坏力已经很惊人的狮子,希望中国人能更多的醒过来,让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上善一方的强大力量,而不是总是和普京三胖这些小流氓混在一起。
但也只能是希望。只能告诉孩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吧!
1
故事要从2008年的夏天讲起。那年的中国,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火焰是北京奥运的圣火,点燃了整个民族的激情与梦想;海水,则是在甘肃积蓄的一滩浑水,正悄悄漫溢。
在甘肃的医院里,14名婴儿几乎在同一时间,被诊断出肾结石。他们的父母抱着孩子,眼神空洞。医生们围着CT片子,眉头拧成了死结。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大夫,一辈子见过的肾结石病人,加起来还没有这一个月见到的婴儿多。
私下里,他们窃窃私语,都指向了同一个东西:奶粉。
但那个牌子太大了,大到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大到它的广告每天都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循环播放,大到它的名字,几乎就是国产奶粉的代名词:
这个牌子叫三鹿。
时任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的简光洲,当时32岁,在报社跑了五年新闻,不算新人,也远非大佬。
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在医院的走廊里听家属哭诉,看那些婴儿因为疼痛而扭曲的小脸。他悄悄把几个家庭没喝完的奶粉样品塞进包里,坐上火车,送回上海检测。
检测结果出来那天,实验室的报告单像一张判决书。三聚氰胺,一个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完全陌生的化学名词,从此将像一道刺青,深深地刻进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里。
2008年9月11日,简光洲的报道《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见报。两千多字的稿件,没有一个激烈的形容词,没有一句愤怒的控诉,只是把事实一块块码好,冷静得像一份法医报告。
但这篇报告,引爆了一颗核弹。
三鹿集团,这个销售额过百亿、品牌价值149亿的庞然大物,在短短几个月内,从神坛跌落,轰然倒塌。
风暴迅速蔓延,全国22家乳品企业被检出三聚氰胺,整个行业信用破产。
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
石家庄市委书记、市长被免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
简光洲一战封神。他成了英雄,无数人把他和他的报道,视为中国调查新闻的里程碑,一束刺破黑暗的光。
但光照亮世界的同时,也会灼伤自己。
据他后来对母校南昌大学的记者回忆,发稿前夜,他把办公室的个人物品都打包了:
他做好了第二天被开除、甚至被跨省的准备。
他知道,他捅破的天,太大。
第二天早上,太阳照常升起。他的电话被打爆了。一半是来自全国各地同行的祝贺,另一半是:
操你妈。
骚扰电话、死亡威胁,像潮水一样涌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把他打成“民族工业的罪人”、“外资的走狗”。有人甚至放话,要让他和他的家人“以杀父之仇相报”。
那24小时,是他人生中漫长的一天。
当晚9点多,新华社发布通稿,卫生部专家指出,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一锤定音。
风向在瞬间逆转。谩骂变成了赞美,威胁变成了致敬:
那些昨天还骂他汉奸的人,今天开始叫他英雄。
一切都像一场荒诞的梦。
简光洲说,那篇报道让他新闻理想一下子崩塌,碎得一干二净。他看到了真相的力量,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残酷。他曾以为记者是社会的啄木鸟,后来发现,啄木鸟想啄掉一棵朽木,首先要祈祷自己别被树上的猴子弄死。
他赢得了几乎所有新闻奖项,但他心里那点火,灭了。
四年后,当外界给他“中国最有良心的记者”光环时,他悄悄地,离开了。
#网摘
故事要从2008年的夏天讲起。那年的中国,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火焰是北京奥运的圣火,点燃了整个民族的激情与梦想;海水,则是在甘肃积蓄的一滩浑水,正悄悄漫溢。
在甘肃的医院里,14名婴儿几乎在同一时间,被诊断出肾结石。他们的父母抱着孩子,眼神空洞。医生们围着CT片子,眉头拧成了死结。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大夫,一辈子见过的肾结石病人,加起来还没有这一个月见到的婴儿多。
私下里,他们窃窃私语,都指向了同一个东西:奶粉。
但那个牌子太大了,大到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大到它的广告每天都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循环播放,大到它的名字,几乎就是国产奶粉的代名词:
这个牌子叫三鹿。
时任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的简光洲,当时32岁,在报社跑了五年新闻,不算新人,也远非大佬。
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在医院的走廊里听家属哭诉,看那些婴儿因为疼痛而扭曲的小脸。他悄悄把几个家庭没喝完的奶粉样品塞进包里,坐上火车,送回上海检测。
检测结果出来那天,实验室的报告单像一张判决书。三聚氰胺,一个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完全陌生的化学名词,从此将像一道刺青,深深地刻进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里。
2008年9月11日,简光洲的报道《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见报。两千多字的稿件,没有一个激烈的形容词,没有一句愤怒的控诉,只是把事实一块块码好,冷静得像一份法医报告。
但这篇报告,引爆了一颗核弹。
三鹿集团,这个销售额过百亿、品牌价值149亿的庞然大物,在短短几个月内,从神坛跌落,轰然倒塌。
风暴迅速蔓延,全国22家乳品企业被检出三聚氰胺,整个行业信用破产。
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
石家庄市委书记、市长被免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
简光洲一战封神。他成了英雄,无数人把他和他的报道,视为中国调查新闻的里程碑,一束刺破黑暗的光。
但光照亮世界的同时,也会灼伤自己。
据他后来对母校南昌大学的记者回忆,发稿前夜,他把办公室的个人物品都打包了:
他做好了第二天被开除、甚至被跨省的准备。
他知道,他捅破的天,太大。
第二天早上,太阳照常升起。他的电话被打爆了。一半是来自全国各地同行的祝贺,另一半是:
操你妈。
骚扰电话、死亡威胁,像潮水一样涌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把他打成“民族工业的罪人”、“外资的走狗”。有人甚至放话,要让他和他的家人“以杀父之仇相报”。
那24小时,是他人生中漫长的一天。
当晚9点多,新华社发布通稿,卫生部专家指出,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一锤定音。
风向在瞬间逆转。谩骂变成了赞美,威胁变成了致敬:
那些昨天还骂他汉奸的人,今天开始叫他英雄。
一切都像一场荒诞的梦。
简光洲说,那篇报道让他新闻理想一下子崩塌,碎得一干二净。他看到了真相的力量,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残酷。他曾以为记者是社会的啄木鸟,后来发现,啄木鸟想啄掉一棵朽木,首先要祈祷自己别被树上的猴子弄死。
他赢得了几乎所有新闻奖项,但他心里那点火,灭了。
四年后,当外界给他“中国最有良心的记者”光环时,他悄悄地,离开了。
#网摘
#网友语录
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 “如果你被共军拿枪指着该怎么办?”,朱宥勋作为有正经研究过军事问题的人,很确信地说:被占领区域的居民不应该跟占领军发生正面的冲突(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民的备战物资里不应该有武器),而是应该【以一切办法不与占领军合作】。
朱先生还演示了一下:
比如共军如果到你门口了,你尽量把手头所有存粮全部吃光,因为不知道下一顿什么时候;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看到国军?”你就随手乱指一个方向。
如果共军要求你去为他工作,不要反抗,而要装病,装自己没力气,反正就是“啊我做不了那么多我就是个废物”,尽量拖低他们的效率。
“没错,占领区居民生存指南就是,不要跟他们起冲突,尽量在那边装一个废物就好。”
我寻思着:
这他妈不就是我们中国大陆的躺平大法吗!!!
果然,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的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而是被占领地区治安战的生活啊!!!
(说得好像有道理,但又不是很有道理。毕竟躺平的人比卷的人少得多得多。一个被占领区这么多人跟共党积极合作,居然发展成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虽说跟群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但还是觉得牵强。也许我们中国人就群体而言骨子里就是认同这种不人性的集体大于个体的管理方式吧。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不认同,我就跑了!但也有相当不少跑了的华人仍然心心念念留在中国能过上更方便,更省钱但在我看来更没有尊严的生活:毕竟在大棒没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么多年都没事,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事吧。确实有可能没事,但我不能接受。所以这又成了一个:是有点糟糕,但可不可以接受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还没有真正醒过来但破坏力已经很惊人的狮子,希望中国人能更多的醒过来,让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上善一方的强大力量,而不是总是和普京三胖这些小流氓混在一起。但也只能是希望。只能告诉孩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吧!)
你这是要和朕打擂台 “如果你被共军拿枪指着该怎么办?”,朱宥勋作为有正经研究过军事问题的人,很确信地说:被占领区域的居民不应该跟占领军发生正面的冲突(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民的备战物资里不应该有武器),而是应该【以一切办法不与占领军合作】。
朱先生还演示了一下:
比如共军如果到你门口了,你尽量把手头所有存粮全部吃光,因为不知道下一顿什么时候;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看到国军?”你就随手乱指一个方向。
如果共军要求你去为他工作,不要反抗,而要装病,装自己没力气,反正就是“啊我做不了那么多我就是个废物”,尽量拖低他们的效率。
“没错,占领区居民生存指南就是,不要跟他们起冲突,尽量在那边装一个废物就好。”
我寻思着:
这他妈不就是我们中国大陆的躺平大法吗!!!
果然,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的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而是被占领地区治安战的生活啊!!!
(说得好像有道理,但又不是很有道理。毕竟躺平的人比卷的人少得多得多。一个被占领区这么多人跟共党积极合作,居然发展成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虽说跟群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但还是觉得牵强。也许我们中国人就群体而言骨子里就是认同这种不人性的集体大于个体的管理方式吧。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不认同,我就跑了!但也有相当不少跑了的华人仍然心心念念留在中国能过上更方便,更省钱但在我看来更没有尊严的生活:毕竟在大棒没轮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么多年都没事,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事吧。确实有可能没事,但我不能接受。所以这又成了一个:是有点糟糕,但可不可以接受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还没有真正醒过来但破坏力已经很惊人的狮子,希望中国人能更多的醒过来,让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上善一方的强大力量,而不是总是和普京三胖这些小流氓混在一起。但也只能是希望。只能告诉孩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