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语录 云五 大概两年前我在 reddit 上 costa rica 的 sub 里看到一个本地人问:稍微努力一点(指加班)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人这么懒?都不愿意付出多一点点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回复里有个人说,你不懂,你以为加班会得到更好的回报你就加班,接着大家都加班,然后加班就会变成一件正常的事,大家都要加班而没有额外回报。
回复里有个人说,你不懂,你以为加班会得到更好的回报你就加班,接着大家都加班,然后加班就会变成一件正常的事,大家都要加班而没有额外回报。
乔布斯: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然而时间久了,你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到相当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开始发展,你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能够接收现实环境的反馈。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的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修行,你必须不断练习。#网摘
他对电脑一窍不通,在他的印象里,计算机似乎很危险,甚至不吉祥。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人对计算机都有这种反乌托邦的看法。对这些咯吱咯吱咀嚼数字的机器,人们还抱着怀疑的态度,有的时候还很反感,因为他们有控制人类的倾向。计算机似乎总是要人类来服从它们的意志,强迫人们除了服从电脑的命令外做不了什么。
这使计算机的名声很不好,也让人们对为计算机编程这样的工作没有好感。几乎没有人愿意说自己是个程序员,如果有人真的这样承认,那么人们会觉得他很奇怪。在卡特勒从奥利维特学院毕业前几年,最顶尖的程序员在荷兰,有一个物理学家在他的结婚证上注明自己是程序员。令他沮丧的是,官方人员以没有这样的工作拒绝了他的结婚申请。#书摘 《观止》
这使计算机的名声很不好,也让人们对为计算机编程这样的工作没有好感。几乎没有人愿意说自己是个程序员,如果有人真的这样承认,那么人们会觉得他很奇怪。在卡特勒从奥利维特学院毕业前几年,最顶尖的程序员在荷兰,有一个物理学家在他的结婚证上注明自己是程序员。令他沮丧的是,官方人员以没有这样的工作拒绝了他的结婚申请。#书摘 《观止》
#网摘
##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可能还会有小小的触动,但之后该刷手机还是刷手机,该工作还是工作。
但如果你真的把它当回事,这可能会是你为自己做的,回报率(ROI)最高的投资之一。
全文
##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可能还会有小小的触动,但之后该刷手机还是刷手机,该工作还是工作。
但如果你真的把它当回事,这可能会是你为自己做的,回报率(ROI)最高的投资之一。
全文
#网友语录 熊猫姐 最近在有意识地做一些小调整,包括用掉或者扔掉一些长期放置的护肤品赠品、剩余不多也不想用的瓶瓶罐罐。看到一些脏的小角落就在两天内把它清掉,哪怕只是一个电饭煲盖子、一个水笼头。重点是没精力就只做小面积清除,做了就好。这种过程像是在删除一些cache, 虽不重要但能让感觉轻盈一些些。
郑渊洁: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网摘
#网友语录 我有一种感觉,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被推着走,被动着活着。就连刷手机也不是来自本心,只是坏习惯使然。这感觉很糟糕。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害怕和这个世界失去连接吗?我不知道。RT@郝靠谱 现在用于严肃阅读和认真思考的时间好少啊,感觉好像已经在努力对抗“碎片化”了,其实并没有。
#网友语录 Marskay 你写了成百上千条微博、朋友圈或日志,有些是写给专门的人看的。但往往这个人看不到,不会看,也不想看。直到有一天,另一个不相关的人突然跟你说:“你写的所有东西我都看完了,我好心疼你呀~”你看,真正在乎你的人读的不是你的某条心情,他们想读的,是你的整个人生。
#网友语录 泽林 本地有个历史博物馆,展示方式是在室内还原了一百年前建立城市不久时的一条街。这条街上有报社,杂货店,理发店,教堂,学校...等等,都用当时的物件按照当时的方式布置来还原风貌,大部分房间都可以进入互动,有些房间比如铁匠铺甚至是全功能的,会有真的铁匠定期来现场表演打铁锻造。很有趣。
今天收到的博物馆邮件里写着,七十年代有一对情侣在这个博物馆相识相恋,索性就在这条假街道的假教堂结了婚,随后度过了幸福的五十年。邮件里贴出了他们时隔五十年的对比照片,一对年轻人变成了一对老夫妻,站在几乎相同的假街道的假教堂前面带着几乎相同的一脸幸福。
建筑因为人们使用它们的方式而获得了独特的意义。假教堂某种意义上也成了一座真的教堂了吧。
今天收到的博物馆邮件里写着,七十年代有一对情侣在这个博物馆相识相恋,索性就在这条假街道的假教堂结了婚,随后度过了幸福的五十年。邮件里贴出了他们时隔五十年的对比照片,一对年轻人变成了一对老夫妻,站在几乎相同的假街道的假教堂前面带着几乎相同的一脸幸福。
建筑因为人们使用它们的方式而获得了独特的意义。假教堂某种意义上也成了一座真的教堂了吧。